企业名称:湖南祺达钢铁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小姐 17775778717
电话: 0731-83381756
0731-8338 1755
手机:任先生 13974999017
邮箱:1838340329@qq.com
传真:0731-83381756
地址: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新开铺路湖南钢材大市场一力物流园柳4栋108号
网址:www.hnqdgt.com / www.hnqdgt.cn
“混合所有制改革尤其是员工持股实施以来,大家为用户创造价值并实现盈利的意识非常强烈。举个简单例子,我们早前计划搬到市中心的办公楼,但租金比较贵,后来大家商量决定节约成本,最后办公地点搬到了远郊,租金比现在位于宝山城区的办公楼还便宜一半,领导都换成了小办公室集中办公。”
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宝武”)9月11日于上海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钢铁电商服务平台欧冶云商高级副总裁金文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欧冶云商是中国宝武控股的子公司,在这轮国企改革热潮中,国资委在去年11月选了首批10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企业,创立两年多的欧冶云商便是其中之一,不到一年它便感受到员工持股带来的好处。
而欧冶云商的股权开放,只是中国宝武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一步。中国宝武总经理陈德荣在上述会上表示,去年中国宝武被国资委选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单位,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正从产业型集团走向资本投资集团,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正在加快推进。
打造1+5产业格局
今年初,中国宝武根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定位,通过整合聚焦、转型升级,打造以绿色精品智慧的钢铁产业为基础,新材料及延伸加工、现代贸易物流、产业金融、工业服务和城市服务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1+5产业组合格局。
陈德荣在会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宝武的基础产业仍是钢铁,作为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未来将通过资本运作来兼并重组,提高产能。
“目前国家工信部目录范围内500多家钢厂产能大概为8亿吨,目录外还有上千家钢企,整个钢铁产业呈现‘低小散’的局面。中国宝武成立后,一方面需要承担钢铁去产能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技术、人才、管理、设备、资金等优势,通过资本化运作去兼并重组其他钢企,提高中国钢铁产能集中度。”陈德荣说。
他预计,未来20年中国钢铁产能会回落到5亿吨左右,集团钢铁产能占钢铁行业总产能比例将会提高,充分发挥经济规模效应,实现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
今年4月,中国宝武联合WL罗斯公司、中美绿色基金、招商局集团共同发起了四源合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基金规模初定400亿~800亿元,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国钢铁行业去除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混合所有制、推动新型国际产能合作。
陈德荣透露,四源合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和集团旗下正在积极筹备的冶金资产管理公司,将是未来兼并重组其他钢企的主要手段,目前与几家钢企正在交流中。
2016年12月,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第一大钢铁公司应运而生。今年上半年,中国宝武实现营业收入2204亿元、净利润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17%。
新公司实行混合所有制
陈德荣表示,今年上半年集团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动作大,集团总部职能架构做了调整,以适应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定位,推进集团总部从管控型转向价值创造型。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在传统企业中引入外资、民资,同时推行员工持股,这方面动作最大的是欧冶云商。
2016年11月,欧冶云商获得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的资格。2017年3月,欧冶云商股权开放项目在上海联交所正式挂牌,最终本钢集团、首钢基金、普洛斯、建信信托、沙钢集团和三井物产6家战略投资者以及员工持股平台入股欧冶云商,获得增资近10亿元,中国宝武作为国有股东股比降至72%,实现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和员工持股多种资本共存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核心员工持股计划也在3月推动,员工持股并没有优惠。最终共有126名核心员工入股欧冶云商,员工持股平台认购5%的股份。”金文海说。
2017年7月,欧冶云商员工持股平台召开首次全体会议,员工持股方案成功落地。
2017年1~8月,欧冶云商实现钢铁综合交易量4032万吨,同比增长62%,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陈德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存量国有资产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难度很大,因为这涉及资产评估审核,很难与社会资本方取得共识,如果资产便宜了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贵了社会资本方没有积极性。因此我们对存量国有资产改革很慎重,但在增量方面公司一出生就谋划混合所有制,与外资民资合作。“今年我们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要求,今后凡设立的新公司原则上都应该是混合所有制。”
除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外,在公司制改革方面,截至6月底,中国宝武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7.22%,尚未改制的企业正抓紧加速推进。
与此同时,中国宝武在绩效、薪酬和劳动用工三项机制改革方面正不断深化。